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探索,率先实践,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为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保障。把“村超”“村BA”等村系列赛事打造成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缩影。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典范。加强思想武装,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理论学习内容;相关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加强理论研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贵州卷)》的编撰,为扎实推进模范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深处。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宣传引导常态化机制,用好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平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阵地,用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场馆,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打造西部省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层次推进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重点推进县、夯实基础县建设,推进“富口袋+富脑袋”乡村行动试点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建设经验。做大做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黔绣、黔染、贵银等特色产业,提升“黔系列”品质,促进贵州特色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高质量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精准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打造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典范。开展试点探索,在全省选取遵义市、台江县等9个市、县(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建设一批体现增进共同性、融合性的示范点,构建“1+8”的示范格局,提升示范试点的影响力、带动力。升级创建工作,着力深化内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着力丰富形式,以创建“七进”为基础突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创新方法,以“报、网、端、微、屏”的融合宣传模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培育创建典型,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示范区、示范单位作用,巩固创建工作成效,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培育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支持各地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建设具有贵州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体验馆和中华民族主题公园。
打造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典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挖掘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丰富资源,创作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民族优秀文化养分的文化精品、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形成积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氛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标识,加强阐释宣讲和传播推广。推进文化铸魂,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等,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五个认同”。推动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以赛、会、展、节等为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在创造性转化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文化进步。
打造民族交融互嵌的典范。多渠道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加大贵州与东中部地区合作交流力度,开展跨区域学生夏(冬)令营、青年优秀人才参观考察团、青少年志愿服务等交流活动,不断促进各族青少年共娱共乐、互鉴互赏、尊重包容。多方位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公共服务保障力度。鼓励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鼓励东中部地区人民到贵州进行投资兴业。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的“五共”互嵌式社区建设;多形式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进“骨干培训、讲解词导游词规范、展陈提升、研学资源挖掘、标准赋能、示范试点、廊带建设”七项行动。打造一批突出和展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黔山秀水,促进各族游客在贵州交往交流交融。通过“红色讲解员”大赛、“民族旅游景点讲解员大赛”等,讲好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
打造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典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准,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清理排查涉及民族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提出事项完善清单,为按程序实施废改立工作奠定基础;紧紧围绕法治贵州、法治社会建设,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法庭”“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群议事小组议出美好乡村”等基层治理经验,制定民族事务权责清单,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培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周真刚、李少鹏、陈礼荣,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
策划制作 陈翔
编辑 徐吉欧 秦文竞 王瑶
二审 韦一茜 王塬钧
三审 张莹
福建漳州市华安县发生3.5级地震 福建沿海铁路启动应急二级响应
上海: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12779件
滨州市城乡水务局:推进“河湖+”水经济新业态发展 释放河湖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