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边疆,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就是——广东援疆驻疏附县广州支教团,他们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疏附孩子们的未来。
2023年,来自广州市11个区和局属单位的40名教师组成支教团,分别赴疏附县4所学校开展援疆支教工作。援疆教师不远万里,跨越山海,把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湛的职业素养,从南海之滨带到西部边陲,乘着援疆的东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播洒在疏附大地,润泽疏附学子。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4月7日,广州援疆教师史丽霞正在给疏附县明德小学的学生们上语文课,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在教学设计中,史丽霞常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如何在课堂中增进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年多来,我秉承着自己的初心,努力把广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带到新疆,也把自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热爱融入语文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论语、品历史,给他们讲故事、读绘本,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广东援疆驻疏附县广州支教团明德小学语文老师史丽霞说。
“我非常喜欢上语文课,老师会通过视频、做游戏、情景演示等多种方式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就学到了知识。”疏附县明德小学二年级学生依卜拉伊木·吾拉木江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带动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史丽霞深谙此理,“作为年级备课组长,在教研方面,我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与当地老师形成徒弟关系,我们一起切磋,共同探讨,只为上好每一堂语文课,给新疆的孩子们带来更优质、更幸福的语文学习体验。”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如何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听”“说”能力,是广州援疆教师姚春霞关注的重点,她任教的是疏附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八班学生的语文课,对于如何让学生们通过国家通用语言关的“小窗口”,博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世界”,姚春霞在实践中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本地的学生在‘说’‘听’两个方面的能力是相对薄弱的,我通过跟学生交朋友的方式来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日常的交往和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博大和优美。”广东援疆驻疏附县广州支教团第三中学教师姚春霞说。
“姚老师和我们学生打成一片,在日常的交流交往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交流能力,也得以学习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疏附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学生阿卜杜比拉力·阿布都克热木说。
援疆教师们不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还积极参与到社团建设、文化活动策划等多元化教育活动中。他们的到来,为疏附县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支教既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责任。“一年来,支教团的全体老师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着责任、感情和使命参加支教工作,全方位的开展教学,‘青蓝结对’,社团建设,穗疏两地‘三教’的教育援疆工作,着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真实可感的标志性成果。”广东援疆驻疏附县广州支教团团长张建辉表示。
疏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玉苏普江·图尔荪、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