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搜寻尘封千年的文字密码

小刘

中新社荆州2月12日电 题: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搜寻尘封千年的文字密码

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搜寻尘封千年的文字密码
(图侵删)

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正值农历甲辰龙年春节,在湖北荆州“楚韵阁”里,楚简制作技艺(国家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仍坚持每天摹写古文字,古老的楚国文字在他的笔下静静流淌。

“楚国文字讲究七分写,三分画。既要有书法的规整、典雅,也要兼具象形文字的写意。”黄有志说,他刚刚摹写的是2000多年前在楚国地区流传使用的文字,原载于包山楚简,在秦代之后已经失传。

楚简制作技艺(国家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在工作室手书楚简文字。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湖北荆州楚故都纪南城及其周边地区,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简,生动呈现了2000多年前楚人的手书墨迹,揭开了楚国手书历史的神秘面纱。

“出土的楚简含水率高达400%,就像煮熟的面条,运输和保存难度非常大,原件难以展陈,所以我们要复制出来。”黄有志说,复制楚简是为了将它们还原出本来的面貌,让这些瑰宝为世人所见。

2000多年前,秦灭六国,楚文字被废,楚简也沉睡地下,待到重见天日之时,上面的文字已如“天书”。黄有志复制楚简的第一步,就从认字开始。

20世纪90年代,黄有志在协助时任荆州博物馆馆长滕壬生编撰《楚系简帛文字编》时大量摹写楚简上的文字。他把复杂的战国文字资料和《说文解字》古文比对,并反复临摹、研究。3700多枚竹简,5万多字,4000多个字头,黄有志给这些字做的卡片,装满了40多个抽屉。

经过多年的磨砺,黄有志临摹的文字字形准确,形神兼备,古文字整理、释读和阐释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各类楚国文献、铭文,他都能准确无误地释读出来。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读战国时期的报纸一样”。而这些古奥、神秘的文字,在他眼里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和光彩。

楚简制作技艺(国家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在工作室摹写包山楚简。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 摄

10年的楚简资料整理和文字摹写工作为黄有志制简打下了基础,但这仅仅只是开始。2001年受荆门市博物馆委托,黄有志承担郭店楚简的复制任务,这也是他第一次系统复制楚简。

“光会认字写字还远远不够,楚简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选材到蒸煮、熏炙,要经过几十道工序。”黄有志说,由于不得要领,一千多枚复制的竹简全部长霉变色报废了。

经历第一次失败后,黄有志决定严格按照古法来复制楚简。他查阅了大量古代有关竹木简的制作专著,并遍访荆州著名的竹木器师傅,学习楚简制作技艺。最终,重新复制的二千多枚郭店楚简与原件一样,色泽鲜艳,流光溢彩。

多年来,黄有志反复研究实验,在承袭古法“杀青”“蒸煮”“编策”等制简技艺的同时研制了一套完整、科学的工艺流程,成为闻名遐迩的制简专家,作品在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展陈。经他复制的竹简逾万枚,临摹的简文达10万余字,代表性作品除了《郭店楚简》,还有《里耶秦简》和清华简《算表》等。2024年,黄有志还将承担《居延汉简》的复制工作。为了传承古文字摹写和制简技艺,他还将着手编写楚简书法系列丛书。

“坐在这个地方,你就不是你自己了,而是2000多年前写竹简的圣人,或者是古人。”时至今日,黄有志至今仍记得恩师滕壬生的教诲,也领悟了其中之意:在喧嚣中保持冷静与理性,在孤寂中传承与热爱,于缄默的卷册中搜寻尘封千年的文字密码,感悟文字背后的历史风云。(完)

茶垄披翠 绿波层层 日照绿茶香茶农采摘忙

城中前营街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

旬阳市人民检察院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

潍坊昌乐:元旦婚姻登记不打烊 甜蜜的幸福带回家

黟县宏潭乡:管道维护惠民生 和美乡村展新颜

中国驻德国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德国最新边境管控措施

台湾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组团赴广州参访

孙杨在安徽合肥亮相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

广西昇腾AI创新大赛培训会为开发者注入新活力

张宝江任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

原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逝世 享年95岁

中新网评:保障教师权益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楚简制作技艺传承人:搜寻尘封千年的文字密码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世豪科技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