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小刘

中新社福州3月22日电 (叶秋云)记者22日从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被考古学界认为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侵删)

2022年11月9日,游客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参观。该基地依托壳丘头文化遗址聚落群而建,致力于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掘项目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平潭综合实验区遗址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联合申报。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包括位于平潭岛的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为福建海洋文化肇始的地方,是目前福建沿海地区发现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也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地的关键区域。

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该遗址群经过多年持续、系统的考古学工作,成果丰硕,建立了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年至3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揭示了该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实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表示,“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现当时人群在聚落形态上,出现了由小型聚落向大型聚落的演化以及有相对紧凑的空间布局特征,“这些为我们了解早期人群社会发展组织形态,提供了很关键的证据”。

周振宇说,“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相似的遗存见于闽侯溪头遗址下文化层、金门富国墩等遗址,尤其与台湾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显示出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联。

此前,该项目已成功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福建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相关研究深化了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为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线索。(完)

聚焦2024济南两会|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毅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3500余个岗位!贵阳这场校园招聘会超热闹

迎接“全国助残日” 济宁市将重点开展九项活动

早上采摘的樱桃最甜!来省内最大的樱桃育种基地学习樱桃知识

港澳会客厅|吴志华:再过5年,人们会说香港是个文化都会

汶川县灞州镇举行2024年阿尔村“年猪节”活动

新疆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保供电

视频|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有序推进

四川南充警方侦破一起“案中案” 涉案陆生野生动物3万余只

特写:奔波在救治危重患者路上的麻醉科医生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正式铺轨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加强中高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世豪科技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